宋美华,女,汉族,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升本班学生,在校期间,她积极参与竞赛,荣获“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一等奖”、“湖北理工院级手抄报优秀奖”,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。在班级中,她认真负责,责任心强,多次帮助班干部完成各项工作,在生活中,为人友善,乐于助人。
考研心得:
考研,是一场孤独的跋涉,也是一次自我的重塑。回首这段历程,有迷茫、有焦虑,但更多的是成长与收获。如今尘埃落定,她想将这段经历中的感悟记录下来,既是对自己的总结,也希望能给后来者一些启发。
一、选择与规划:方向比努力更重要
考研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。在择校和专业时,她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纠结,是冲击名校,还是求稳选择匹配自身实力的院校。最终,她结合自身兴趣、专业前景和备考时间,选择考取本校的研究生。
在备考规划上,她采用了“阶段式复习法”:
(1)基础阶段(3-6月):主攻英语和数学,每天固定时间背单词、做长难句分析,数学则按章节梳理知识点,配合基础题练习。
(2)强化阶段(7-9月):开始专业课复习,同时提升英语阅读和数学解题速度,整理错题本,标记高频易错点。
(3)冲刺阶段(10-12月):反复刷真题,模拟考试环境,调整答题节奏,查漏补缺。
合理的规划让她避免了后期手忙脚乱,也让她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清晰地看到进步。
二、心态调整:考研是一场持久战
考研最难的不是知识本身,而是如何在漫长的备考中保持稳定的心态。她曾多次陷入自我怀疑,看到别人进度比自己快,会焦虑;模拟卷分数不理想,会崩溃;甚至有时候,明明学了很久,却感觉什么都没记住,后来她明白,这些情绪是每个考研人的必经之路。与其被焦虑裹挟,不如学会调整,接受不完美,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知识点,重点在于抓住核心考点。适当放松,每周给自己半天的休息时间,运动、看电影或和朋友聊天,避免过度消耗。正向激励,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,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,保持动力。
三、学习方法:效率至上
考研不是比谁熬的夜多,而是比谁学得更高效。她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:
(1)政治:背原理和方法论,结合材料运用,多练正题和模拟题,掌握答题技巧。
(2)英语:真题为王,反复精读阅读文章,整理常见出题套路,作文不依赖模板,而是积累优质表达,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。
(3)专业课:建立知识框架,先理解再记忆,避免死记硬背,结合历年真题,把握命题趋势。
四、最后的感悟
考研的结果固然重要,但这段经历本身更值得珍惜。在考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、如何高效学习、如何在迷茫时依然坚持。无论最终是否上岸,这段奋斗的时光都会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。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,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,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洗。等到上了考场的那一刻,灯亮了,你会发现,只要你认真洗过了,那件衣服一定光亮如新。愿每一位考研人都能不负努力,得偿所愿。

师长点评:
该生品学兼优,学习主动性强,课堂上专注认真,善于思考并提出独到见解。作业完成质量高,学科成绩优异,为人谦逊有礼,尊敬师长,与同学相处融洽,多次主动协助班级事务,展现出优秀的领导力和团队意识。